時光飛逝,轉眼我入職航天已38年,回首往事,一切仍歷歷在目。還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兩彈一星”的航天故事就在我心里埋下了種子,我對神秘的航天總是充滿了憧憬和好奇。高考結束后,我毅然填報了原航天部下屬的華北航天工業學校,并被順利錄取。1987年6月底,我被分配到了地處湘西南的068基地。6月底,我按時到基地指揮部報到,勞資處熱情接待了我,并把我安排到了當時的7803廠,與我同行的還有兩位同學,其余幾位則分至其他單位。
當時我對基地情況了解不多,滿心好奇。坐上廠里派來的吉普車,一路駛向深山,兩側山峰越來越高,心里不禁打起鼓來,這是要把我帶到一個什么樣的大山溝里去呢?顛簸一個多小時后,我終于抵達工廠——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山窩。我被安排在技術科從事機加工藝工作,專業對口,從此便與航天結下不解之緣。
后來我才知道,當時工廠正處于“停緩建”狀態,沒有任務來源,一切只能靠自己“找米下鍋”,很多人開始想方設法往外調離開大山。我也從當初的興奮變成了迷茫,不知道將來的出路在哪里。領導和師傅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主動給我講老一輩航天人三線建設艱苦創業的故事和他們的家國情懷,終于我按下了躁動的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當時,廠里正在開發民品超硬材料專用設備——六面頂液壓機。我跟著師傅熟悉產品圖紙工藝,為盡快熟悉工廠和產品情況,我每天跑車間向工人師傅學習加工知識,了解各類加工設備的性能參數,到圖書室查閱資料……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幾個月后,我很快掌握了產品基本情況和相關工藝,開始獨立承擔設備液壓站系統的工藝工作。當自己編制的工藝文件通過校審、正式下發,并變成實實實在在的產品時,我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1988年,工廠決定延伸產品鏈,自產自銷壓機設備,并上馬超硬材料金剛石生產制造項目。工廠需要從技術科抽調兩人成立項目組開展項目調研籌建工作。面對全新的領域,不少同事觀望不前。我主動放棄熟悉的工藝工作,加入項目組,與另一個老師傅一起開展項目調研、立項論證、組建隊伍等工作。
同年夏天,項目組10人赴長沙礦冶研究院進行全流程生產技術培訓。夏日的長沙,酷熱難耐,10個人就租住在幾間民房里,沒有空調,只有幾臺老舊的電風扇,兩條長凳架一塊床板就是床鋪。大家肩負工廠發展的重任,憑著對工作的一腔熱情,克服重重困難,經過三個多月的緊張學習培訓,終于學成歸來。
回廠后,我們迅速投入到設備安裝、調試、生產準備、人員培訓等各項工作,一心只為早日投產。那段時光,工作雖然忙碌但卻非常充實。通過幾個月的努力,當我們順利實現年底全線投產,達成“當年籌建、當年投產”的目標,看到金燦燦的金剛石產品時,大家眼里充滿了收獲的喜悅,同時也深感付出終有回報。
由于金剛石生產的特殊性,設備必須24小時連續倒班作業,隨著裝機規模逐步擴大,師傅人手嚴重不足,為了緩解人員緊張,同時也積累更多的生產一線實踐經驗,我主動請纓與工人師傅一起參與24小時倒班作業,上機操作,培養新徒弟。也正是這幾年生產一線的摸爬滾打,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熟練掌握了壓機設備的性能,從一名技術員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
1991年,金剛石項目隨工廠整體搬遷至長沙,項目規模也進一步擴大,從最初的幾臺壓機發展到最高峰時100余臺壓機,新工藝的研究開發成了必須面對的新課題。1992年,工廠承擔了“粗顆粒、高強度人造金剛石合成工藝研究”課題,我作為課題組核心成員,主要負責合成腔體結構設計、材料優選及合成壓力、溫度曲線參數的優化設計和試驗。
那時候,白天在工廠設計實驗方案,整理試驗數據,現場跟班試驗,晚上又經常到車間跟蹤指導了解試驗進展。通過大膽創新和反復對比試驗,我們不斷優化改進,從小試、中試到批產,金剛石合成單次產量、高強金剛石比例穩定大幅提高,我們按時完成了課題指標任務。該工藝也迅速在工廠全面推廣,每月為工廠增收10多萬元,并通過了當時航天部部級鑒定,1993年,該項目獲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本人獲第一名)。
1998年,隨著金剛石產線規模擴大,公司組建新的合成車間,我先后擔任合成車間主任、分廠技術副廠長、公司總助。
在擔任合成車間主任期間,我憑借多年的技術經驗,編寫了培訓教材,組織車間全員開展系統技能培訓,推行實施精細化管理,我管理的車間生產成本、質量效益指標位列全廠各合成車間第一。在這期間,我還提出并實施壓機無動力泄壓、單泵回程等10多項設備優化改進方案,僅無動力泄壓、單泵回程改進,每年就為公司節省電費10多萬元,并且明顯降低了配件損耗和設備故障。同時,我組織并參與完成了多項新工藝試驗和推廣,提高了產出效益,為工廠贏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我的努力和付出獲得了公司和上級領導的認可,2002年、2003年,我獲得了集團公司“十佳杰出青年”“先進工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2年,原7803廠與誠遠公司合并,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金剛石產線關停,一些員工開始尋找新的出路,外部幾家同行單位聞風而動,爭相高薪聘請有經驗的技術管理骨干。命運再次把我拉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當時,一家頗具規模的超硬材料公司拋出高薪邀請我為主管生產、技術的常務副總,這對我來說是一份熟門熟路的工作,面對外面的高薪誘惑,我猶豫彷徨,最后領導的誠摯挽留使我再次堅守了扎根航天的初心,把高薪聘書悄悄地壓在了箱底,繼續堅守工作崗位。
2013年,公司開展中層崗位公開競聘,我應聘了公司辦公室主任,轉型成為了一名中層管理人員,投入新的工作。回望三十八載,我從懷揣航天夢的少年,逐步成長為航天企業的一名技術骨干、中層管理骨干、支部書記,歷經技術、生產、行政、黨務等多崗位鍛煉。每一次崗位的變動,都是自己成長的見證。一路走來,有迷茫、有艱辛,也有快樂和喜悅,但始終干一行愛一行,保持著對工作的熱情、對航天的熱愛。
每當看到閱兵場上一代又一代嶄新的大國神箭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的檢閱,神舟飛船一次次成功發射遨游太空時,身為航天人,我倍感驕傲和自豪。
選擇航天,扎根航天,堅守航天,我無怨無悔。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加入航天事業,祖國的航天強國建設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敘述人:誠遠公司 肖工)
|